11月的北京天气渐冷,但是戏剧舞台却正在迎来年末的高潮。
年底北京戏剧的巨无霸——原版《剧院魅影》与新落成的天桥艺术中心无疑将吸引整个行业的目光,影响力肯定将延续至明年。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本月继续大师名团轮番献艺,玛莎-葛兰姆、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和艾夫曼舞团个个如雷贯耳。此外今年引发全球关注的卷福版《哈姆雷特》本月也将由NT Live带来三场点映,中国观众可与英国剧迷同步追星了。而对世界当代戏剧文学经典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蓬蒿剧场近距离观摩南非国宝级剧作家阿索尔-富加德的三部作品。
港台方面,林奕华、赖声川、许鞍华等名家本月皆有作品献上:《红楼梦》为林奕华的四大名著系列画上句号,《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延续赖声川相声系列经典,《金锁记》阵容强大诠释“女人一台戏”。
而国内的戏剧人也赶在年末集体出招。着重推荐过士行与王翀一老一少两位戏剧人的作品:《帝国专列》与《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前者荒诞,后者奇想,都以脑洞为亮点。玉兰绽香——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赴京展演本月继续,从上月作品口碑看上话不输北京戏剧界。而杨婷、张南、胡晓庆、陈丹路四位女导演本月也都将有新作亮相。
至于复排方面,绝对的口碑佳作《喀布尔安魂曲》、《丽南山的美人》本月也都将再次登场,《机器人魔像》、《我的妹妹,安娜》、《造王府》也各有可观。总之,戏剧舞台又到了抢滩年末的火热档期,这个冬天,不冷!
新剧首演
《剧院魅影》
演出时间:2015.11.17-2015.12.20
演出场馆:天桥艺术中心
《剧院魅影》
家喻户晓的韦伯音乐剧经典原版《剧院魅影》终于驾临北京了。本剧从前年登陆上海,今年9月广州演出后,携带优异口碑,终于将与北京观众见面。《剧院魅影》的故事与唱段深入人心,无需赘言,但看完此次原版《剧院魅影》您会发现,这部缔造了无数全球演出记录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它的舞美效果实在是亮!瞎!眼!为了完美呈现《剧院魅影》,新落成的天桥艺术中心特别为本剧调整了设计。作为这座北京南城未来重要的演出中心的开幕大戏,《剧院魅影》定会为北京的冬天带来夏天般的戏剧“热”潮。
《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
演出时间:2015.11.06-2015.11.07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
如何形容玛莎-葛兰姆及其舞团在现代舞史上的地位恐怕都不为过。该团几乎见证和参与了美国现代舞发展的全过程,而今依然是艺术界不容忽视的地标之一。玛莎本人则缔造了现代舞训练的经典体系,她所开创的肢体运用方式与其强大的精神力量一道,影响着一代代后来者。从此,舞蹈不再只是轻盈与美,更加入了能量的释放与人性强烈的冲突和撞击,同时也渗透着对社会的关注与悲悯。此番来华,舞团带来的作品合集中有经典舞码,创作于1930年代表现战争悲剧的《编年史》和《深沉的乐曲》。也有实验性质的《悲怆变奏曲》,它由优秀的编导家在设定的限制条件下激发灵感而成。压轴的则是被誉为玛莎最伟大作品的《春之祭》。能否驾驭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历来是区分凡人与天才的绝好标尺,现代舞“教母”的版本显然值得一看。
《舞姬》、《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精品荟萃》、《安娜-卡列尼娜》
《舞姬》:2015.11.10-2015.11.12,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精品荟萃》:2015.11.13-2015.11.14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安娜-卡列尼娜》:2015.11.20-2015.11.21,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精品荟萃》
十二天内,作为芭蕾帝国的俄罗斯,将派三大名团中的两个在北京悉数亮相连演七场,真盛事也。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一向被业内誉为“芭蕾航母”,以其悠久的传统,浓厚的俄罗斯学派风格与演员整齐划一的精湛舞技,在舞坛享有崇高地位。这次带来的两台节目风格各异,《舞姬》是芭蕾史上标志性的作品之一,诞生于19世纪末,故事和舞蹈都有着浓郁的印度风情;而《精品荟萃》则包括三个现代作品,“女神”洛帕将在两天中献演两个不同作品,值得日日蹲守剧院。
对比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艾夫曼舞团的知名度可能略逊一筹,然而来头却不小。艾夫曼被认为是一名天才编导、俄罗斯当代芭蕾的先锋人物,1977年脱离马林斯基之后即成立了自己的芭蕾舞团,其作品完美地将古典与现代相融合。他曾多次以俄国伟大的文学作品为蓝本进行创作,《安娜-卡列尼娜》便是其中之一。另外就算抛开高超的表现力和技术水平不说,单是舞团女子一米七男子一米八的最低身高,就足以赚足眼球。
《红楼梦》
演出时间:2015.11.12-2015.11.15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红楼梦》
2006年的《水浒传》、2007年的《西游记》、2012年的《贾宝玉》、2012年的《三国》之后,很多人以为香港导演林奕华的“四大名著”系列大功告成了,其实不对,真正正牌的《红楼梦》,今年才登场。林奕华解构四大名著是出了名的大胆,不仅完全套入现代语境,甚至每每抛出新奇解说,更不用说舞台呈现也是出了名的炫。这次12位男公关的全男版《红楼梦》,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惊喜。
《金锁记》
演出时间:2015.11.13-2015.11.14
演出地点: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
《金锁记》
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2003年被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改编为话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女电影导演黄蜀琴操刀。2009年该剧的粤语版由许鞍华搬上香港舞台,这也是许鞍华的舞台处女秀。加上本剧饰演曹七巧的主演、香港著名舞台剧演员焦媛,这部展现女人人生悲剧的作品可谓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女人戏”。今年,享有盛誉的该剧粤语版将再度来到大陆。
《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
演出时间:2015.11.07-2015.11.08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
赖声川的相声系列享有盛名,1985年的首部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堪称振兴了一度沉寂的台湾相声。2011年亮相的赖声川第七部相声剧《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取材于赖声川自己的旅行经历,也曾在大陆演出,演员是台湾著名的冯翊纲、屈中恒。此次《超级访问》的男主持戴军,与优秀的青年话剧演员闫楠将联袂再次献上这部作品。
《哈姆雷特》
演出时间:2015.11.22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中间剧场
《哈姆雷特》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听说今年卷福在伦敦主演《哈姆雷特》的消息——10万张门票在数分钟内售罄,演后卷福得到广泛好评。卷福对剧场的挚爱广为人知,他精彩主演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已经在国内播出多轮,此次《哈姆雷特》演出他还对在剧场拍照的观众大作批评。这个11月,NT Live将第一时间为中国观众带来本剧的点映,明年该剧还将全面进入中国。
《帝国专列》
演出时间:2015.11.07-2015.11.08
演出地点:中华世纪坛剧场
《帝国专列》
《帝国专列》是编剧过士行先生打磨十几年的作品,剧本虽然不新,但是导演易立明此版演绎却是全新的:故事虽然是当年慈禧乘火车回东北的历史,但易立明与过士行的幽默感将其戏说为了一部以借古讽今的荒诞剧,既好玩,又深刻。7月该剧内部演出,好评无数,本月该剧终与大众见面。
《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
演出时间:2015.11.06-2015.11.08
演出地点:解放军歌剧院
《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
英国剧作家尼克-佩恩编剧的《Constellations》是近两年红遍英美的剧作,而此番导演王翀将其翻译、导演为中文版,取名《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正如剧目所言,这是一个如《罗拉快跑》式的脑洞大开故事,讲述了同一段爱情在不同平行宇宙中的可能。王翀将在本剧中继续使用他擅长的影像语言,这次将有13台摄像机固定机位拍摄。
玉兰绽香——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赴京展演
《低音大提琴》:2015.11.04-2015.11.08,人艺实验剧场
《乌合之众》:2015.11.11-2015.11.15,人艺实验剧场
《低音大提琴》
《乌合之众》
玉兰绽香——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赴京展演本月继续。《低音大提琴》是小说《香水》的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名剧,此剧2003年登上上话舞台,今年该剧03年版的演员杨溢以导演身份重排了这部作品,并且在10月上海演出后直接来到了北京。《乌合之众》是今年上话参加香港艺术节的委约新作,上话的喻荣军编剧,香港的邓伟杰导演,作品一反观众熟悉的上话风格,主题也是沉重的“人言可畏”。
南非国宝级剧作家阿索尔-富加德展演周
《孤岛》:2015.11.07-2015.11.11 ,蓬蒿剧场
《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2015.11.03-2015.11.06,蓬蒿剧场
《火车司机》:2015.11.07-2015.11.08 ,蓬蒿剧场
《孤岛》
《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
《火车司机》
阿索尔-富加德是南非享誉世界的剧作家,长期以来通过剧作与种族隔离等政治暴行抗争。由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黑帮暴徒》获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本人2011年被授予托尼终身戏剧成就奖。此次蓬蒿剧场一举将其三部作品带至中国: 1975年获托尼奖最佳演员,并获托尼奖最佳剧本和最佳导演提名的《孤岛》,他1989年的代表作《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以及2010年的新作《火车司机》。
女导演新作
《人赃俱获》:2015.11.10-2015.11.15,北京国话先锋剧场
《海达-高布乐》:2015.11.25-2015.11.29,鼓楼西剧场
《拜金一族》:2015.11.13-2015.11.29,9剧场3层TNT剧场
《不来电》:2015.11.06-2015.11.07,隆福剧场
《人赃俱获》
《海达-高步乐》
《拜金一族》
《不来电》
本月还有几位女导演的作品即将首演:杨婷的作品是英国剧作家沃滕的当代戏剧佳作《人赃俱获》,房子斌、赵红薇出演;夫妻档张南、赵晗这次在白光剧社(年初曾推出《恋人》)翻译、导演(张南)、文学顾问(赵晗)了易卜生的名作《海达-高布乐》;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方导演胡晓庆则将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曾斩获奥利弗奖、托尼奖、普利策奖等多项大奖的《拜金一族》搬上舞台。最后曾获首届乌镇戏剧节最佳个人奖的陈丹路将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黑暗中的喜剧》改编、导演为中文版的《不来电》。
口碑推荐
《喀布尔安魂曲》
演出时间:2015.11.11-2015.11.12
演出地点:隆福剧场
《喀布尔安魂曲》
去年亮相北京的《喀布尔安魂曲》水准卓越,演员浓墨重彩的表演力量可谓牵心动魄,因而特别荣膺去年10月观剧小黑板上月激赏。今年爱丁堡前沿剧展将本剧再度带到北京,啥也不说了,此剧必看。
《丽南山的美人》
演出时间:2015.11.03-2015.11.07
演出地点:鼓楼西剧场
《丽南山的美人》
上半年北京戏剧舞台的重点作品《丽南山的美人》终于二轮,阵容不变,冯宪珍还在。这个戏错过第一轮的朋友,千万别把遗憾带到明年了。
《机器人魔像》
演出时间:2015.11.25-2015.11.29
演出地点:北京9剧场(切CHE-行动剧场)
《机器人魔像》
该剧8月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口碑不错:延续了1927剧团的多媒体风格,讲述的科技统治人类的故事引人深思。
《我的妹妹,安娜》
演出时间:2015.11.27-2015.12.02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我的妹妹,安娜》
杨婷这边新作首演,那边去年的作品《我的妹妹,安娜》也将在国家大剧院登场。本剧延续了杨婷有些“女版孟京辉”的风格,《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虽然文本解读并不特别深刻,但舞台效果玩得很开,还是值得一看。
《造王府》
演出时间:2015.11.17-2015.11.29
演出地点:北京国话先锋剧场
《造王府》
本剧上月首演,反响较好。虽然在细节处可能还需打磨,但是作品借古讽今了中国官场的种种丑态,可谓今年戏剧舞台上难得的具有社会反思的作品。
《惊奇的山谷》与《酒神-狄奥尼索斯》
在10月的末尾,《惊奇的山谷》与《酒神-狄奥尼索斯》正面对撞于北京戏剧舞台。有媒体半开玩笑地题写了一则妙题“铃木忠志PK彼得-布鲁克”。说这两位戏剧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大师,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因为二人不仅佳作等身,且著书立说影响深远,可谓20世纪世界戏剧家中“创作—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杰出典范。仅3年以前,这两位大师在国内还是更多出现于或影像或纸面或口头的引介,而如今,《惊奇的山谷》已是继《情人的衣服》后彼得-布鲁克来华的第二部作品,铃木忠志更是在近两年于北京、上海密集引入甚至创作了《李尔王》、《大鼻子情圣》、《辛德瑞拉》等作品。可见中外戏剧交流,在近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喜人进步。
如何欣赏一部大师的作品?很多观众上个周末在走进9剧场与长城剧场之前,应该是做了一番心理铺垫的。纵使没有实现预习或复习大师的理论著作与经典作品,仅仅是满怀期待、心潮澎湃,怕也是十有八九的。心态的不同,往往直接造成了观剧体验、结论的不同,引发非理性的偏差便十分常见,一般有两种情形:1。哇!大师果然名不虚传!(其实作品并非那么优秀)2。唉……大师原来不过如此……(其实作品并非那么糟糕)毕竟大师作品不是寻常货色,如上情形发生,也算是情到深处覆水难收,有情可原。
《惊奇的山谷》
那么,欣赏《惊奇的山谷》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心态到底应该如何呢?
《惊奇的山谷》系90岁高龄的彼得-布鲁克的新作。2012年,林兆华邀请展将当时彼得-布鲁克的另一部新作《情人的衣服》带到中国,我个人遗憾地错过了这部作品,但从演后的诸多材料来看,这两部作品在美学上其实一脉相承。一来是作品体量绝不硕大,小剧场、小场面、小故事——《惊奇的山谷》的故事其实更像是一篇写作练习,虽然也蛮动人,但仍是一次对几则联觉人案例与几则阅读片段的简单拼贴、整合;一来是作品浸润着已被中国戏剧人盛传的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戏剧思想——到《惊奇的山谷》,舞台核心演区只剩几套桌椅,演员通过搬移桌椅、换装,甚至类似中国戏曲的“跑圆场”便完成了角色、时空与独白-对白的切换。其实彼得-布鲁克在《惊奇的山谷》中所做的事,中国戏剧观众真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么?绝不。就比如这种灵活使用空间的“空的空间”手法,其实在近年来华的很多英国戏剧中都得到了使用,这当然有可能是这些英国作品受到了彼得-布鲁克的影响,但其实看今年来华的英国环球剧场版《哈姆雷特》,我们会猜测“空的空间”其实也很可能是至少可以上溯至莎翁时代的英国戏剧传统。所以对于《惊奇的山谷》,希求其刷新中国观众戏剧三观的心态其实并不现实,甚至于实话实说,90岁的老人,纵使想再攀上一座新的艺术高峰,也怕是会心有余力不足吧。在《惊奇的山谷》里看不到彼得-布鲁克“放大招”,其实都该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酒神-狄奥尼索斯》
所以欣赏《惊奇的山谷》的心态应该如是调整:90岁的武林大师,不看拳脚的力度,而看身手的气韵。《惊奇的山谷》确实是彼得-布鲁克的信手拈来,但亦是厚积薄发,其于细微处的游刃有余,是用一生的戏剧道行换来。如果说其他年轻创作者对待“空的空间”仍不免十分工整理性,每场每次宛如体操表演般前后分明、一丝不苟,中间心神是严肃的、紧张的、吃劲的,那么《惊奇的山谷》则完全化入自由的、放松的、随意的状态。演员似乎并不十分在乎换场时桌椅是否一定摆准了位置,宛如日常谈话时将桌椅取来便可;核心演区几乎集中于舞台前区中间偏右的位置,而在天幕前最左侧,还有一把背对观众的椅子,等待上场的演员会短暂坐在那里,这让整个舞台之上生出了一个贯通表演区与候场区的流,出戏与入戏瞬间变得格外自如;演出中几乎所有道具都用无道具表演替代,不仅是不好表现的心电图,甚至是普通不过的手机,可见无道具表演绝对是一种有意的选择,为了进一步删去繁缛;再仔细揣摩表演,我们会发现三位演员着力都很轻,尤其是表情总有些“尴尬”的女主角,她娓娓道来“自己”作为联觉人的体验,心平气和,自然到甚至一度令我以为她真的就是一名联觉人,而非饰演;最后还有那段扑克牌魔术即兴,虽然可能确实与剧情主线关系不大,虽然实际效果确实会因语言不通而略显拖沓,但不可否认在那一刻整部作品彻底打开了,不仅演员,还有观众。
如果说行至2015年,中国戏剧人已经对“空的空间”有了95%的了解,那么《惊奇的山谷》应该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事关那5%的点拨:“空的空间”之空,绝不止于“物理之空”,更在于“心理之空”;只有心境修炼至真正自由的境界,舞台才能演进到真正自由的境地。毕竟戏剧的艰难与魅力便在于此——哪一部戏剧,不是从一片可怖又诱人的虚空中,掏出个万千的世界?90岁的彼得-布鲁克并没有通过《惊奇的山谷》教会我们具体的一招半式,但他提点我们的却是一生的戏剧智慧;而反过来说,《惊奇的山谷》也无需我们连篇累牍地阐释,只需在悠长的戏剧之路上偶尔想起,提醒自己原来,天边还有那么一角,淡然的风景。就像《惊奇的山谷》最后一场,并非表演,并未暗场,而是演员与观众都各坐其位,在剧场共享那大道至简的,1分钟宁静。
相较而言,改编自欧里庇得斯的《酒神的伴侣》,原名《巴克斯的信女》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则是铃木忠志1978年日本首演的代表作,曾多次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剧场、场合演出。该剧此次长城剧场演出的版本,与网上可以看到的视频版本并无巨大差异,其实也与之前来华的《大鼻子情圣》、《李尔王》异曲同工,应该说可以展现原版《酒神-狄奥尼索斯》与铃木忠志戏剧的风格。毕竟去年铃木忠志来北京主持戏剧奥利匹克时,已将其铃木戏剧与铃木方法向中国观众做了管中窥豹的普及,有此基础再看《酒神-狄奥尼索斯》,中国观众便不会太感隔阂,譬如剧中演员脱胎于铃木训练而生的非常造型化的身体静态与动态,带有日本歌舞伎、能剧、舞踏等艺术风格的铃木戏剧仪式感,以日本文化为底色、但同时开放地吸收西方文化元素的视听美学,以及具有铃木训练特色甚至日本民族特色的极度激昂甚至铿锵的情感力量。即便是中日演员同台、中日语台词同场的现象,有去年中日韩三国演员的《李尔王》铺垫,中国观众便也不会感到十分违和,虽然田冲作为中国人毕竟难以真正进入日本人与日语刚劲的精神状态中,但他两年出色的铃木训练成果与他自己独到的中国人与中文的灵活感,还是为铃木戏剧提供了不同而合理的颜色,再一次证明了铃木忠志在各地演出中启用当地演员,以为铃木戏剧提供多样性这一理念的正确性。
但是,对铃木戏剧既已熟悉了的观众随之会产生这样的观演感受:虽然铃木戏剧对于不同经典的诠释语汇与风格还是因戏制宜,各具特色,但总体而言他们都牢牢建筑在以铃木训练为源头的铃木美学之上,本质其实大同小异;进而看铃木戏剧愈多,便会愈生出似曾相识的疲劳感。这种现象确实是值得注意的,毕竟在日本,铃木忠志作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反叛日本全盘西化的戏剧现状,探索自己国家独特戏剧美学的先锋之一,的确曾引领日本戏剧的前进方向,但到如今,随着铃木忠志同样成为日本戏剧的活化石,他的戏剧美学也反而成为了更年轻的日本戏剧人力图突破的对象。例如今年来华的日本青年导演三浦基的作品《Fatzer》、藤田贵大的作品《异形三姐妹》,都让我们感受到铃木忠志的后人已经在力图通过更加现代、自由,但同时不失日本民族性的身体语汇,构建新日本美学的戏剧;相比之下,铃木戏剧确实是比较传统了。所以欣赏1978年首演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更像是与世界哪怕是与日本长期疏离的中国戏剧的一次补课,它带我们回到了那个铃木忠志曾经如日中天的年代,重温铃木戏剧的辉煌与精髓。由此而言,通过《酒神-狄奥尼索斯》领悟铃木戏剧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戏剧的一朵奇葩这一重要的历史意义,重新思索铃木戏剧对中国乃至东亚戏剧的重要价值,可能是我们甘受严寒、不远百里来到长城剧场的合理心态。
应该非常感谢长城剧场,此次铃木戏剧走出室内来到室外,确实如同猛虎归山,其内在的精神能量得以一举激发,让中国观众真正体悟到了铃木戏剧的真谛。置身于群山环抱、天人合一的长城剧场之中,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铃木戏剧绝不仅仅是观众的欣赏品,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可能还在于它已成为了一种类似宗教性的仪式,演员通过对自己身体与情感力量的开掘、控制与释放,与观众一齐达到了肉身、灵魂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这种要义,其实与古希腊戏剧不谋而合,而《酒神-狄奥尼索斯》恰恰通过一部古希腊戏剧经典,将这种不谋而合为我们展现——当阿高埃得知自己错杀了亲生儿子彭透斯后,她发出了响彻天际的悲鸣,舞台上下无不为之悲恸,这一场景,既吻合了古希腊悲剧所致力的对人类灵魂的净化作用“卡塔西斯”,同时也与铃木-日本的戏剧精神异曲同工。而此时我们还会发现,铃木戏剧所代表的确实不是东亚美学,而仅是日本美学,正如日本人喜爱樱花凋落的凄美,而对此无感的中国人要么喜好牡丹要么倾心菊花一样,中日虽然一衣带水,文化语境其实迥然不同;日本美学与古希腊戏剧也许可以轻松吻合,但中国戏曲之中却难有如此的气质。《酒神-狄奥尼索斯》再一次引发我们思考“戏剧的意义”、“文化的气质”这些戏剧与人类最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其实仅是这一点便难能可贵,毕竟能使戏剧从“器”转为“道”,必倚靠戏剧人敏锐的智慧与深厚的含蕴,铃木忠志实现了这一点,因而无怪乎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戏剧大师。
随着中外戏剧交流的逐渐深入,相信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中国观众曾经只闻其名的世界“戏剧大师”或作品或本人来到中国,正如此次彼得-布鲁克与铃木忠志在北京的PK一般。这种“开眼看世界”的好事一定值得千百次地点赞,但它也同时提醒着我们,大师既已来华,看看热闹、人云亦云便是极大的浪费,借此良机加深我们对世界戏剧的了解与认识,才是应尽之事。而为此,一份平和、理性的心态便格外重要——不迷信、不反叛,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当然,想要拥有这份心态,不仅需要我们调整审美,更需要我们真正用知识武装头脑,将大师置于中外戏剧史的大图景之中加以认识;否则“盲人摸大师”,不仅我们自己将永远蒙在鼓里,大师的形象也怕会变了味道。